1. 疾病特征
- 疼痛性质:突发突止的剧烈疼痛,单侧多见,少数为双侧,疼痛范围不超越面部中线。
- 发作规律:每次持续数秒至2分钟,间歇期完全无症状,但可能频繁发作(每天数十次)。
- 触发因素:日常活动如说话、刷牙、洗脸、触摸面部特定区域(扳机点)等均可诱发。
2. 病因分类
- 原发性(占75%):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导致脱髓鞘损伤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 继发性:由桥小脑角肿瘤、多发性硬化、炎症或外伤等明确病变压迫神经引起。
3. 高发人群
- 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 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患者及有家族史者风险更高。
4. 并发症与影响
- 长期疼痛可导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 严重发作时伴随面部抽搐、流泪、流涎等自主神经症状。
5. 诊断与治疗
- 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症状,结合MRI排除肿瘤等继发性病因。
- 治疗:
- 药物: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抗癫痫药物为首选。
- 手术:微血管减压术可根治原发性病例,有效率超95%。
- 其他:射频消融、伽马刀等适用于药物无效者。
提示:若出现面部突发剧痛且常规止痛无效,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神经专科检查。日常需避免冷热刺激、轻柔清洁面部,并保持情绪稳定以减少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