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型
多见于7岁以上儿童,冬季高发,常因寒冷、暴饮暴食等诱发。表现为突发急性心源性休克,如恶心、呕吐、头晕、呼吸困难,严重者数小时内死亡。部分患儿早期可能出现精神不振、烦躁哭闹、阵发性腹痛、烦渴喜饮等症状。 -
亚急型
多见于2-6岁幼儿,春夏季多发。早期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咳嗽、气促,随后出现全身浮肿、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心音似马蹄声),肝脏肿大。若未及时治疗,3个月未缓解可转为慢型。 -
慢型
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如心悸、气短、劳累后加重,下肢水肿,心脏重度增大。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痰中带血丝,严重者短期内死亡。 -
潜在型
通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疲劳感,多在体检时发现心脏轻度增大或心律不齐,需警惕诱因以防进展为其他类型。
伴随症状:可能合并肺栓塞(胸痛、咳血)、感染(发热)等。若发现儿童出现不明原因水肿、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