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类型(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及个体差异,采取多学科综合管理。以下是具体处理措施:
一、一般治疗
-
营养支持
- 保证高热量、高蛋白、低脂低渣饮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纠正低蛋白血症和酸碱平衡紊乱。
- 急性期可优先采用全肠内营养(如克罗恩病),有助于控制炎症并促进生长发育。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辣椒等),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在腹泻、呕吐明显时。
二、药物治疗
-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
- 如5-氨基水杨酸(5-ASA),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可通过口服或直肠给药。
-
糖皮质激素
-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用于急性发作期快速控制炎症,但不建议长期维持治疗。
-
免疫抑制剂
- 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适用于激素依赖或无效的病例,需监测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
生物制剂
- 如英夫利昔单抗(抗TNF-α单抗),适用于中重度克罗恩病或传统治疗无效者,可诱导并维持缓解。
-
其他药物
-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如双歧杆菌),合并感染时使用抗生素(如甲硝唑、环丙沙星)。
三、手术治疗
- 适应症:肠穿孔、肠梗阻、大出血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
- 术式:包括肠段切除术、全结直肠切除联合回肠肛门吻合术等,需结合病变范围选择。
四、其他对症处理
- 腹部保暖:热敷缓解肠道痉挛。
- 休息与监测:保证充足休息,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及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 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 定期随访评估营养状况、生长发育及药物副作用(如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
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血便或严重脱水,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