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传因素
父母一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子女患病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也可能直接导致心脏结构异常。 -
母体孕期感染
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等病原体,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心血管发育,导致动脉导管未闭。 -
药物或环境暴露
- 药物毒性:孕期服用阿司匹林、激素类药物(如苯妥英钠)等可能干扰胎儿心血管系统正常发育。
-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放射线、化学毒物或高原低氧环境,可能诱发血管畸形或导管重塑。
-
其他高危因素
- 早产:早产儿动脉导管平滑肌发育不成熟,闭合延迟风险高。
- 家族遗传病史:如唐氏综合征等遗传疾病会增加患病风险。
病理机制
动脉导管是胎儿期连接肺动脉与主动脉的生理通道,正常应在出生后2个月内闭合。若未闭合,则形成持续分流,导致左心室负荷加重,长期可引发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妊娠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使原有心脏问题恶化,增加母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