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监测体温与物理降温
- 用体温计定时测量,若体温≤38.5℃,可用冷敷额头、温水擦浴(37℃左右)或退热贴降温。
- 避免捂汗,保持环境通风,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
2. 补充水分与调整饮食
- 多喝温水、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品,预防脱水。
- 减少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梨、西瓜、苦瓜等清热蔬果,或饮用绿豆汤辅助降火。
3. 药物治疗需谨慎
- 若体温≥38.5℃或伴头痛、肌肉酸痛,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
- 如怀疑食物过敏或感染(如腹泻、呕吐),需就医排查,避免自行滥用抗生素。
4. 及时就医的情况
- 发热持续>3天、反复高热或伴随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诊。
- 本身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者,发热后更需尽快就医。
提示:近期注意饮食卫生,烧烤食材需烤熟,避免饮用生水。休息时避免空调直吹,保持室内温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