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血管炎性肾损害的治疗需根据疾病活动度、肾功能状态及个体情况选择药物,常用药物分类及方案如下:
一、核心治疗药物
-
糖皮质激素
- 甲泼尼龙:急性期可短期静脉冲击治疗(500-1000mg/d,连用3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0.8-1mg/kg/d)维持,逐渐减量。
- 泼尼松:作为基础用药,初始剂量为1mg/kg/d,病情控制后每2周减量10%。
-
免疫抑制剂
- 环磷酰胺:
- 诱导期:口服(1.5-2mg/kg/d)或静脉冲击(0.6-1g/m²/月),持续3-6个月。
- 尤其适用于活动性病变(如新月体肾炎)。
- 利妥昔单抗:替代环磷酰胺用于诱导治疗(375mg/m²/周×4周),尤其适用于育龄期患者。
- 硫唑嘌呤:维持期用药(1-2mg/kg/d),需联合小剂量激素。
- 吗替麦考酚酯:用于维持缓解(0.5-1g bid),适用于对硫唑嘌呤不耐受者。
- 环磷酰胺:
二、辅助治疗药物
-
抗血小板药物
- 阿司匹林:小剂量(75-100mg/d)用于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
降压及肾脏保护药物
- ACEI/ARB类药物(如厄贝沙坦、贝那普利):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
三、特殊情况用药
- 他克莫司:用于难治性病例或维持期替代治疗(0.05-0.1mg/kg/d),需监测血药浓度。
- 甲氨蝶呤:仅用于肾功能正常者(血肌酐<177μmol/L),维持期每周10-25mg。
四、治疗方案选择
- 诱导治疗: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首选)。
- 维持治疗:小剂量激素+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至少持续18-24个月)。
- 重症患者(如肺出血、急进性肾炎):需联合血浆置换(每次置换60ml/kg,共6-10次)。
注意事项:所有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指标。环磷酰胺需预防出血性膀胱炎(联合美司钠),他克莫司需警惕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