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处理
- 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半坐半卧位,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以减轻胸腔压力。
- 吸氧:有条件时立即吸氧(面罩给氧流量3L/min),可提高血氧分压,促进气体吸收。
- 胸腔穿刺抽气:若肺压缩≥15%且呼吸困难明显,可用大针管经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抽气,快速缓解症状。
二、医疗干预
-
保守治疗
- 适用情况:肺压缩<20%且症状轻微者,可通过卧床休息、吸氧、止咳镇痛等内科治疗,气体通常1周内自行吸收。
- 注意事项:需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监测肺复张情况。
-
胸腔闭式引流
- 适用情况:肺压缩≥50%、持续漏气或张力性气胸,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持续排气,安全性高且疗效显著。
- 术后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
-
手术治疗
- 适用情况:复发性气胸、肺大泡破裂、CT显示明确肺大泡或引流后肺复张不良者,需通过胸腔镜或开胸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降低复发风险。
三、预防措施
- 戒烟:吸烟是气胸重要诱因,患者需严格戒烟。
- 避免剧烈活动:瘦高体型者、既往气胸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提重物、潜水等。
-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高蛋白、粗纤维),适度有氧运动,提高免疫力。
四、急救自救(突发情况)
- 现场操作:若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立即停止活动并吸氧;张力性气胸可用粗针头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排气(非专业人员需谨慎)。
- 送医指征:肺压缩≥30%、口唇发紫或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尽快就医。
提示:自发性气胸可能反复发作,治疗后需遵医嘱随访,尤其有肺大泡者需定期复查胸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