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的处理需综合多学科治疗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一、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为首选药物,可减轻炎症反应和肺组织渗出,早期使用效果更显著。
- 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喹诺酮类)控制感染。
- 免疫抑制剂:严重病例可考虑环磷酰胺等药物抑制过度免疫反应。
- 辅助用药:止咳化痰药(氨溴索、复方甘草片)可缓解呼吸道症状。
二、氧疗与呼吸支持
- 常规氧疗:低氧血症患者需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
- 机械通气:严重呼吸衰竭时需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
三、支持治疗
- 营养管理: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结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改善机体状态。
- 肺康复训练:呼吸训练、物理治疗等可增强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四、预防与监测
- 放疗优化:精确规划放疗剂量和照射范围,减少正常肺组织损伤。
- 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胸部CT、肺功能等检查,评估疗效及并发症。
- 感染预防:加强口腔护理、痰液引流,必要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
五、特殊处理
- 手术干预:广泛肺纤维化或肺动脉高压患者可评估肺移植。
- 个体化方案:根据年龄、基础疾病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过度治疗。
注:所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糖皮质激素需逐步减量以防反跳。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呼吸困难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