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制原发病
- 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害。
- 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通过靶向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
-
药物治疗调整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短期用于急性期控制炎症,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长期使用引发副作用。
-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但需注意其可能加重肾损伤,需监测肾功能。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用于控制肾脏炎症,尤其对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有效。
-
肾脏保护与对症治疗
- ACEI/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缬沙坦):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损伤进展。
- 利尿剂(如呋塞米):缓解水肿,需结合低盐饮食和优质低蛋白饮食。
- 透析治疗:若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或严重肾衰竭,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
生活方式与监测
- 戒烟限酒,避免感染和劳累,保持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
- 定期监测肾功能、尿常规及电解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若肾损害由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金制剂)引起,需立即停药并更换治疗方案。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建议在风湿免疫科和肾内科医生共同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