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后减少的工程造价金额
合同审减额是指在工程结算审计过程中,审计单位对施工单位提交的送审金额进行审核后,因发现计算错误、工程量增减、材料价格波动等原因,调整后的审定金额低于送审金额的差额。具体含义和操作要点如下:
一、核心定义
审减额 = 送审金额 - 审定金额
送审金额是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造价报告,审定金额是审计单位审核后的最终造价,两者差额即为审减额。
二、核减范围
-
工程量变更 :因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导致的费用调整;
-
材料/设备价格调整 :主材、设备价格波动或市场变化引起的差价调整;
-
结算错误修正 :如计算失误、重复计费等;
-
合规性调整 :违反合同约定或税法规定需调整的金额。
三、操作规范
- 审减限制
-
审减额不得超过结算金额的10%,否则可能影响审计机构绩效收费;
-
重复计取审减额(如变更后未调整)属于违规操作;
- 争议处理
-
施工单位对审减结果有异议时,需提供充分证据(如变更文件、合同条款)支持其主张;
-
审计单位应审慎评估变更合理性,避免过度核减;
- 税务影响
- 审减额超过10%可能触发税务机关重点审查,需确保调整符合税法规定。
四、示例说明
若送审金额为1200万元,审计后审定金额为1050万元,则审减额为150万元,审减率为12.5%(150/1200×100%)。若审减额超过10%,需说明具体原因并提供支持文件。
五、注意事项
-
审减额仅针对可验证的变更或错误,主观臆断的核减可能导致审计风险;
-
定期与施工单位对账,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纠纷。
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可确保审减额的合理性和合规性,维护工程结算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