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审减额是指在审计过程中,经调整后的总审减金额扣除审增部分后的净值。具体含义及要点如下:
一、核心概念
-
定义
- 净审减额 = 总审减额 - 审增额。例如:某工程送审金额1000万元,审计后审减200万元,但发现漏算部分需审增50万元,则净审减额为150万元(200万 - 50万)。
- 与“总审减额”(仅指送审金额与审定金额的差值)不同,净审减额需考虑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审增调整。
-
应用场景
- 工程审计:如施工单位送审金额虚高或存在计算错误,审计后需核减不合理部分;但若发现漏项或设计变更导致成本增加,则需审增。
- 财务审计:企业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收入或资产的高估(审减)或低估(审增),需通过净审减额反映最终调整结果。
二、计算方式
-
公式表示
- 净审减额 =(送审金额 - 审定金额) - 审增金额。
- 其中,送审金额为原申报的造价或费用,审定金额为审计后确认的合理金额。
-
示例说明
- 若送审金额为500万元,审计后审定金额为400万元,审减额为100万元;但审计中发现漏算费用30万元需审增,则净审减额为70万元(100万 - 30万)。
三、注意事项
- 费用承担规则
- 部分合同约定,若净审减额超过一定比例(如10%),审计费用可能由施工单位承担,以约束虚报行为。
- 专业判断要求
- 审增与审减需依赖审计团队的专业判断,不同机构对同一项目的调整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上述定义与案例可知,净审减额更全面地反映了审计过程中双向调整的最终结果,是衡量审计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