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久治不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善:
- 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精神病的基础。对于久治不愈的患者,医生需全面评估当前用药,依据症状和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品种。例如,之前使用的药物疗效不佳,可换用其他作用机制的抗精神病药。若单一药物效果不好,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联合用药,但要密切留意药物副作用。
-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能助力患者认识病情,掌握应对疾病的技巧,提升自我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像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可帮助患者改变不良思维与行为习惯。同时,社交技能训练、家庭治疗等也很关键,能改善患者社交能力,让家庭成员更好地支持患者,减少复发风险。
- 物理治疗:若药物和心理治疗效果欠佳,可考虑物理治疗。电痉挛治疗(ECT)对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急性期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对改善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有一定效果,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还有深部脑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辅助治疗方法。
- 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
-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作息、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 减少压力:避免患者处于嘈杂、混乱或压力大的环境,营造安静、舒适、规律的生活空间,有助于病情稳定。患者可通过运动、冥想、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 增加社会支持: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归属感,增强治疗信心。
- 加强患者管理和自我管理
- 提高治疗依从性: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家属要做好监督和提醒工作,同时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让其明白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 定期复查: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复查内容包括身体检查、精神状态评估等。
- 自我管理:患者要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学习应对压力、焦虑和情绪波动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感。
还可关注新兴治疗技术和药物,如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控疗法(SAINT),为难治性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提供了新希望。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属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通过综合治疗和自身努力,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