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储存方式需根据种类和剂型决定冷藏(保鲜)或冷冻,具体如下:
一、需冷藏(保鲜)的情况
- 汤剂类:
- 自行煎煮的汤剂若无法当日服用完毕,需冷藏(2-8℃),保存时间不超过5天;
- 真空密封包装的汤剂可冷藏,需按说明控制保存时间。
- 易变质中药:
- 新鲜草药、口服液、栓剂等建议冷藏,温度控制在2-8℃,并严格密封以防交叉污染。
- 特殊环境:
- 高温潮湿环境下,部分动物类或鲜药材可冷藏延长保质期。
二、不宜冷藏或冷冻的情况
- 干燥中药材:
- 如根茎类、种子类、矿石类等,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冰箱内受潮或药效破坏。
- 名贵药材:
- 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不宜冷藏或冷冻,否则易潮解或变质。
- 动物类药材:
- 含蜈蚣、全蝎等的药材冷藏时间过长可能影响药性,若包装鼓胀或变味则不可再用。
三、冷冻的有限适用性
- 密封保存的中药:
- 仅密封良好的中药材或药丸可短期冷冻,需缓慢解冻并尽快使用,避免药效降低。
- 注意事项:
- 未密封的中药不可冷冻,冷冻可能导致成分变性或药效丧失。
四、通用原则
- 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冷藏或冷冻的中药取出后需缓慢恢复至室温再使用;
- 严格观察保质期:冷藏/冷冻均可能缩短有效期,开封后需优先服用。
综上,大多数中药适合冷藏而非冷冻,而干燥药材和特定类型药材无需冰箱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