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并不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具体而言,根据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另一部分则划入社保基金账户。
对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个人一般以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作为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工资基数,这部分费用中的一个固定比例(通常为8%)会记入个人账户。而单位缴纳的部分则是直接进入社会统筹基金,不会进入个人账户。这意味着,在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中,个人缴费的一部分确实进入了个人账户,但单位缴纳的部分则用于支持整个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运作,不直接归于个人账户。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或者个体工商户等自雇人士来说,他们需要自己承担全额的养老保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总缴费额较高,但是同样遵循将一定比例的资金划入个人账户的原则。例如,个人以灵活就业方式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时,虽然缴纳比例为20%,但仅8%进入个人账户,其余12%进入统筹账户。
不同地区的政策可能存在差异,某些地区可能对养老保险的具体分配有不同的规定。例如,有一种说法提到,个人身份证号末位数字会影响养老保险费用如何分配到个人账户和社会保险基金账户的比例,但这并不是普遍适用的规定,具体情况还需参考当地的社会保险政策。
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情况有所不同。这里没有统筹部分,所有参保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都计入个人账户,退休金较低,但60岁后可领取。若参保人去世,个人账户资金可以由家人继承。
总结来说,个人交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是否完全进入个人账户取决于具体的保险类型和个人所在地区的具体政策。对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只有个人缴纳的一部分进入个人账户,而单位缴纳的部分或个人额外缴纳的部分则进入统筹账户。而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则是所有缴纳的费用都进入个人账户。因此,了解并咨询当地的社保部门关于养老保险的具体规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