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的症状可分为以下特征:
一、典型症状表现
-
稻曲球形成
病害初期,颖壳微张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孢子座),随后逐渐膨大包裹整个颖壳,形成比正常谷粒大3-4倍的稻曲球。稻曲球初期表面光滑鲜黄,后期变为黑绿色或墨绿色,质地坚硬。
-
颖壳与谷粒损伤
受害谷粒颖壳龟裂,内外颖片张开,形成黑绿色霉层,表面粗糙不平。病粒比正常谷粒大3-4倍,严重时可达数十粒。
-
墨绿色粉末
稻曲球成熟后破裂,散生墨绿色厚垣孢子粉末,类似“青粉病”的特征。
二、病程发展阶段
-
初期 :颖壳微裂,出现淡黄色孢子座。
-
中期 :稻曲球形成,颜色加深,表面龟裂。
-
后期 :稻曲球破裂,厚垣孢子散落,病穗常伴随灰黄色或褐绿色灰苞。
三、其他相关表现
-
千粒重下降 :病穗导致整穗营养消耗,千粒重显著降低,影响产量和米质。
-
病穗期发病 :主要在抽穗扬花期(约齐穗后4-5天)开始,持续10天左右达到高峰。
-
环境诱因 :高温多雨天气易加重病情,偏施氮肥的稻田更易发生。
四、与类似病害的区别
-
与纹枯病 :纹枯病为茎秆基部病害,而稻曲病仅危害穗部。
-
与稻瘟病 :稻瘟病在叶片和茎秆上形成叶斑和穗斑,稻曲病仅影响谷粒。
通过以上特征,可初步判断稻曲病。若发现病穗,应及时清除病残体并深翻土壤消毒,结合科学施肥和排水管理,减少病害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