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孕妇在孕期特有的疾病,对母婴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以下是其具体症状:
-
血压升高:孕妇在产检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果发现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且在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则应考虑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升高时孕妇可能没有明显不适感觉,但血压明显升高时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
水肿:常表现为自脚踝向上蔓延至全身的水肿,严重时可波及全身。这种水肿通常在休息后也难以消退,用手指按压皮肤会出现凹陷,一段时间后才会恢复原状。水肿一般从下肢、脚踝等部位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至大腿、腹部,甚至全身,用手指按压皮肤,会出现凹陷,且一段时间才会恢复。
-
蛋白尿:血压升高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形成蛋白尿。孕妇在产检时应进行尿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蛋白尿。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眼花、视力模糊等症状,这可能与血压升高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有关。当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提示病情较为严重,累及肝脏等器官。
妊娠期高血压的症状包括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以及可能伴随的头痛、眼花、上腹部不适等。孕妇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产检,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