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家狗咬伤后,若出现皮肤破损、出血或黏膜接触唾液,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口深、面积大或位于头面部,还需加打免疫球蛋白。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仍存在风险,不可心存侥幸。
-
必须打针的典型症状
- 出血性伤口:肉眼可见出血的咬伤或抓伤,无论伤口大小,均属Ⅲ级暴露,需彻底冲洗后注射疫苗+免疫球蛋白。
- 黏膜或开放性伤口接触唾液:如被狗舔到眼睛、口腔或未愈合的伤口,病毒可能通过黏膜侵入,需按Ⅲ级暴露处理。
- 头面部或神经密集部位受伤:因靠近中枢神经,病毒潜伏期更短,即使轻微破损也建议按Ⅲ级暴露处置。
-
需警惕的感染迹象
- 局部红肿热痛:24小时内伤口出现化脓、跳痛或发热,可能合并细菌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 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恐水、吞咽困难等狂犬病早期表现,一旦出现几乎无法救治,强调暴露后72小时内接种疫苗的关键性。
-
特殊情况处理
- 宠物接种史不明确:即使狗近期打过疫苗,若咬伤严重仍需全程接种(5针或4针程序)。
- 延迟就医的补救:超过24小时未处理者,仍建议补种疫苗,只要未发病就有效。
总结:任何皮肤破损的咬伤均需接种疫苗,切勿因宠物“健康”而忽视风险。冲洗伤口后立即就医,并全程接种疫苗才能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