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里的狗抓咬后应立即就医,尤其是出现皮肤破损或出血的情况。 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且潜伏期长,及时冲洗伤口和接种疫苗是保命关键。即使宠物已接种疫苗,也存在病毒残留风险,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
伤口分级决定处理方式:若皮肤无破损(Ⅰ级暴露),仅需清洗;轻微抓伤无出血(Ⅱ级暴露)需冲洗+接种疫苗;贯穿性伤口或黏膜接触(Ⅲ级暴露)必须加注免疫球蛋白。酒精擦拭可判断皮肤是否破损——有刺痛感即需就医。
-
黄金处理步骤:
- 立即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深伤口需灌注清洗。
- 消毒暴露:75%酒精或碘伏消毒后保持伤口开放,避免包扎。
- 48小时内接种:疫苗越早效果越好,需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5针或4针法)。
-
高风险信号需警惕:
- 宠物未接种疫苗、行为异常(如流涎、攻击性)。
- 伤口出现在头颈部或神经密集区,潜伏期可能缩短。
- 后续出现发热、伤口红肿化脓,提示细菌感染或破伤风风险。
-
特殊人群无豁免:孕妇、儿童、免疫缺陷者均需接种,疫苗安全性已获验证。若宠物10日内死亡,必须立即补足疫苗剂量。
总结:家庭宠物抓咬绝非小事,规范处置能100%预防狂犬病。牢记“冲洗—消毒—就医”三步,同时为宠物定期接种疫苗,从源头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