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伤后出现肿胀,应立即采取清水冲洗15分钟、肥皂水反复消毒、酒精/碘伏二次杀菌三步处理,并尽快接种狂犬疫苗。若伤口肿胀伴随发热或化脓,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风险。
第一步:彻底冲洗伤口
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水流压力可冲走动物唾液中的细菌与病毒。建议配合医用生理盐水深层清洁,特别注意冲洗时从伤口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冲刷,避免污染物回流。
第二步:肥皂水消毒与消肿
将普通碱性肥皂搓出泡沫,涂抹于伤口及周围3厘米区域,反复揉搓3-5分钟。肥皂中的脂肪酸可分解狂犬病毒包膜,碱性环境抑制细菌繁殖,同时泡沫能带走皮下淤血,缓解肿胀。
第三步:医用消毒与伤口保护
冲洗后使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酒精杀菌速度快但刺激性大,开放性伤口建议改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避免二次污染,包扎不宜过紧以免加重肿胀。
第四步:紧急就医评估
无论伤口大小,24小时内需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若肿胀持续扩大伴随疼痛加剧、体温升高,可能存在厌氧菌感染或蜂窝组织炎,需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炎症扩散。
正确处理伤口与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切勿因伤口表浅而延误治疗。日常接触流浪动物后应立即用酒精擦拭暴露皮肤,降低潜在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