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伤后出现肿胀,需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挤出部分污血,并用碘伏消毒。关键处理步骤包括:及时清创、判断暴露等级、接种狂犬疫苗(24小时内最佳),肿胀明显需就医排查感染或过敏反应。
-
伤口紧急处理
-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降低病毒残留风险。
- 轻压伤口周围挤出部分血液,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二次损伤。
- 消毒首选碘伏或酒精,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污染。
-
暴露等级与医疗干预
- 二级暴露(破皮无出血):需接种狂犬疫苗,肿胀持续需口服抗生素。
- 三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肿胀伴发热提示感染可能。
- 过敏反应征兆(如皮疹、呼吸困难):立即就医抗过敏治疗。
-
肿胀管理方案
- 冰敷患处10-15分钟/次,间隔1小时缓解肿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 抬高受伤肢体,减少血液淤积。若48小时内肿胀未消或化脓,需排查蜂窝组织炎。
-
疫苗接种与观察
- 首针疫苗需在24小时内完成,后续按程序接种(5针法或4针法)。
- 10日观察法适用于家养犬,散养犬建议全程接种,同时监测狗是否10日内死亡。
肿胀是机体对创伤的常见反应,但合并发热、跳痛或红线症状需警惕严重感染。即使伤口轻微,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务必规范处理并完成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