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咬伤后出现肿胀,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接种狂犬疫苗、警惕感染风险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以下为具体处理要点:
-
彻底清洁伤口
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尽可能挤出污染血液。若伤口较深,可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避免直接包扎封闭创面。若肿胀伴随发热、发红或化脓,可能存在细菌感染,需就医使用抗生素。 -
24小时内注射疫苗与免疫球蛋白
无论狗是否接种过疫苗,被咬后必须接种狂犬疫苗,必要时加注破伤风疫苗。若咬伤部位接近头部或伤口较深,需在伤口周围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中和病毒活性。疫苗接种需严格按时完成5针疗程。 -
持续监测并发症信号
肿胀持续扩大、伤口剧烈疼痛或出现抽搐、恐水症状时,需立即送医。观察周期建议持续1个月,特别留意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内的异常反应,如吞咽困难、肌肉痉挛等。 -
记录犬只信息并上报
尽可能获取犬只的饲养者信息及疫苗接种记录,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备。若为流浪犬,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观察,确认是否携带狂犬病毒。 -
调整生活习惯促进恢复
受伤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及辛辣饮食,保持伤口干燥。若肿胀未消退,可采用冷敷缓解(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同时抬高患肢减少充血。
需特别注意:散养犬感染风险高于家养犬,48%的狂犬病例由未接种疫苗的散养犬传播。即便伤口轻微,也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及时规范的医疗处置是预防致命风险的核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