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抓咬后,可能会引发狂犬病、局部感染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至关重要。
1. 狂犬病风险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潜伏期从10天到数年不等,通常为1-3个月。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会通过唾液进入人体,若不及时处理,病毒可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恐水、怕风、抽搐等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2. 局部感染
被狗抓咬后,伤口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或其他细菌,导致局部红肿、化脓,甚至引发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严重感染。若伤口较深,细菌可能侵入血液,引发败血症。
3. 心理创伤
被散养狗攻击可能给人留下心理阴影,尤其是儿童,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
4. 及时处理与预防
为避免上述后遗症,需采取以下措施:
- 伤口处理:用肥皂水清洗伤口15分钟,再用碘酒或酒精消毒,避免包扎。
- 疫苗接种:被咬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必要时同时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
- 观察动物健康:若散养狗疑似感染狂犬病,应立即联系防疫部门。
总结
被散养狗抓咬后,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等后遗症的关键。狂犬病虽无法治愈,但只要规范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几乎可以完全避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