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散养狗抓咬后,确认人是否安全需综合判断伤口情况、犬只健康状况及自身免疫状态,关键步骤包括立即冲洗消毒、观察10日犬只行为、按需接种疫苗。若伤口轻微且犬只健康,风险较低;若出血或犬只异常,需紧急医疗干预。
- 伤口初步处理: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挤出污血后碘伏消毒。避免包扎伤口,保持开放状态以降低病毒残留风险。
- 评估犬只状态:若犬只有定期接种疫苗且10日内无异常(如狂躁、死亡),感染风险极低;若为流浪狗或无主犬,视为高风险,需立即就医。
- 症状监测:潜伏期通常1-3个月,短期内需警惕低烧、伤口麻木或恐水等前驱症状,一旦出现需紧急治疗。
- 疫苗接种决策:根据暴露等级(Ⅱ级破皮或Ⅲ级出血)接种疫苗,头面部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加注免疫球蛋白。
- 医疗介入时机:伤口深、出血不止或红肿流脓时,必须专业清创并联合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提示: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即使不确定是否被咬,有接触史也应咨询医生。日常避免接触散养动物,受伤后冷静处理,优先完成全程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