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抓咬后可能会被细菌感染,尤其是当伤口较深或被咬伤部位存在开放性创面时。这种感染可能由多种细菌引起,包括狂犬病毒、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Capnocytophaga)以及其他口腔常见细菌。
感染的主要风险
- 狂犬病毒:通过咬伤、抓伤或接触唾液传播,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死率几乎100%。即使家养犬已接种狂犬疫苗,仍需警惕。
- 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存在于大多数猫狗的唾液中,感染后可能引发脓毒症、暴发性紫癜,甚至多脏器衰竭,死亡率高达30%。
- 其他细菌感染:如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可能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严重时需截肢。
预防措施
- 及时处理伤口:被家养犬抓咬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
- 接种疫苗:尽快前往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以降低狂犬病风险。
- 关注异常症状:如高烧、伤口化脓、局部红肿等,应立即就医。
总结
家养犬抓咬后感染的风险虽可控,但仍需高度重视。通过及时处理伤口、接种疫苗和密切关注症状,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保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