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抓咬后,无论是否接种过狂犬病疫苗,都应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这是因为狂犬病病毒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且家养犬即使接种过疫苗,仍可能存在携带病毒的风险。
1. 暴露分级与处理原则
根据伤口的暴露程度,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 I级暴露:无明显伤口,仅接触动物唾液。
- II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明显出血的抓伤。
- III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
处理原则:
- I级暴露:无需接种疫苗,仅需清洁伤口。
- II级暴露:应立即规范清洗伤口并接种疫苗。
- III级暴露:需立即清洗伤口,并在接种疫苗的同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 伤口处理方法
无论暴露级别,伤口处理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步骤:
- 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15分钟。
- 清洗后,用无菌纱布或脱脂棉吸尽残留液,再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 对于严重伤口,需尽快止血并就医。
3. 疫苗接种方案
- 首次暴露:无疫苗接种史者,需按照“5针法”(0、3、7、14、28天)或“2-1-1”4针法接种。
- 既往接种史:
- 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无需再接种。
- 全程接种后3个月至1年内:加强接种2针。
- 全程接种1年以上:需重新全程接种。
4. 注意事项
-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适用于首次暴露的III级伤口或严重咬伤者。
- 家养犬咬伤:即使家养犬已接种疫苗,仍需按上述暴露分级进行疫苗接种。
- 观察期:如果家养犬在10日内无异常,可停止接种剩余剂次。
总结
被家养犬抓咬后,无论暴露级别,都应规范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切勿存侥幸心理,以免错失最佳预防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