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养犬抓咬后判断是否"没事"的关键点包括:伤口未出血或仅表皮破损、犬只接种过狂犬疫苗且健康状况良好、伤口未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 若满足这些条件,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仍需科学观察和处理。
-
评估伤口严重程度
轻微划痕或表皮擦伤可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并用碘伏消毒。若伤口较深、出血不止或位于头面部/神经密集区,需立即就医。犬齿造成的穿刺伤即使表面微小也可能携带细菌,建议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清创或缝合。 -
核查犬只免疫情况
确认犬只近期(1年内)接种过狂犬疫苗且无异常行为(如流涎、畏光、攻击性)。若犬只来历不明或无法确认免疫状态,需按暴露风险处理,建议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家养犬若10日内保持健康,可停止后续疫苗注射。 -
观察感染征兆
72小时内关注伤口是否发红、肿胀、渗液或发热,这些可能是细菌感染信号。被犬抓伤后约3-14天可能出现"猫抓病"症状(淋巴结肿大、低烧),需及时抗生素治疗。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但发病后几乎100%致命。 -
特殊人群处理原则
儿童、孕妇、免疫缺陷者即使轻微暴露也应咨询医生。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更易感染,需加强消毒。若犬只舔舐人体黏膜(如眼睛、口腔),等同于三级暴露,必须接种免疫球蛋白。
重要提示:任何皮肤破损的犬类接触都建议彻底清洁伤口,并拍照记录伤口变化过程。即使初步判断风险较低,也需保持10日观察法(监控犬只健康状况)。出现发热、伤口异常或犬只死亡等情况时,务必立即就医。安全处理永远比事后补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