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浪狗咬伤可能引发狂犬病、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等多种严重疾病,其中狂犬病致死率近100%,需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伤口感染风险极高,可能伴随败血症、骨髓炎等并发症,及时医疗干预是关键。
- 狂犬病:病毒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后出现恐水、痉挛、行为异常等症状,发病后几乎无法治愈。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
- 破伤风:破伤风杆菌通过深伤口侵入,毒素引发肌肉强直和抽搐,需注射抗毒素及清创处理。
- 细菌感染:包括巴斯德菌、链球菌等,导致伤口化脓、发热,严重时引发全身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 人畜共患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接触尿液感染)、布鲁氏菌病(隐形感染难察觉),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流产。
- 寄生虫传播:误食虫卵可能感染弓蛔虫病,幼虫移行至肺、肝等器官引发病变。
提示:被咬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避免包扎伤口,尽快就医接种疫苗并评估感染风险。远离流浪动物,减少接触是根本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