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预防中风的关键在于科学补水、合理控温、基础病管理及识别早期信号。夏季气温超过32℃时,血液黏稠度上升66%,中风风险显著增加,尤其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威胁更大。通过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
- 分次少量补水:每天至少饮用1000毫升水,避免血液浓缩。老年人应定时补水,不待口渴时再喝,建议早晚各一杯温水(30-40℃),忌冰镇饮料。
- 空调温度调控: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8℃,空调设为26-28℃,避免直吹。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需定时通风,外出前提前关闭空调缓冲温差。
- 基础病稳定:夏季血压可能偏低,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调整药量,不可擅自停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饮食清淡,多吃蔬果(如西红柿、黑木耳)软化血管。
- 避免极端温差:高温时减少户外活动,选择清晨或傍晚运动。洗澡用34-36℃温水,忌突然冷热刺激导致血管痉挛。
- 识别中风前兆:突发头晕、单侧肢体麻木、言语不清或哈欠连天可能是“小中风”,需立即就医。与中暑不同,中风常伴随偏瘫、意识模糊,黄金救治时间为3小时内。
总结:高温天预防中风需综合管理生活习惯与环境,尤其关注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保持水分、稳定情绪、适度运动,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可大幅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