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下预防热射病的关键在于避免高温高湿环境、科学补水和及时降温。潮湿环境中汗液蒸发效率降低,体温更易快速升高,需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和户外工作者,通过衣物选择、活动时间调整和急救知识学习等多维度防护。
- 环境控制: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选择清晨或傍晚活动。室内使用空调或风扇保持通风,湿度超过60%时需加强降温措施。
- 科学补水:定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如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建议2-3升,同时多吃西瓜、黄瓜等高水分果蔬。
- 衣物选择:穿着宽松、透气的浅色棉质衣物,避免紧身或合成纤维材质阻碍散热。
- 活动管理:减少剧烈运动,户外工作每15-20分钟休息一次。若出现头晕、恶心等先兆症状,立即停止活动并转移到阴凉处。
- 特殊人群防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儿童需定期监测体温,避免单独留在密闭车内或高温房间。
- 急救准备:学习“白金十分钟”原则,发现热射病症状(体温≥40℃、意识模糊)时,立即用凉水擦拭或冰敷大血管部位(腋下、颈部),并拨打急救电话。
潮湿天气中,热射病风险常被低估。通过提前规划、科学防护和快速响应,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若需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建议随身携带降温工具(如冰巾)并结伴行动,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