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灭亡后,幸存者主要融入汉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部分迁至四川木雅、西藏及尼泊尔等地,形成唐古特人、夏尔巴人等群体,少数后裔仍保留拓姓等党项文化痕迹。
-
汉化融合
大量西夏人迁入中原及南方,如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逐渐汉化。北京居庸关、河北保定发现的西夏文碑印证了这一过程,陕北米脂、横山的拓姓居民可能是党项拓跋氏后裔。 -
藏化与高原迁徙
部分党项人逃至四川甘孜木雅地区,建立小政权,后融入藏族;另有一支迁至中尼边境,形成夏尔巴人,保留独特风俗。 -
蒙化与回化
留在西北的西夏人受蒙古统治,逐渐蒙化;甘肃、青海等地部分后裔与回族融合,文化习俗转变。 -
远迁中亚与尼泊尔
少数党项人向西进入中亚,或经西藏迁至尼泊尔,成为当地族群的一部分。
如今,西夏后裔已分散于多民族中,文化血脉通过地名、姓氏及少量习俗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