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兼具大病和慢病的特征,既是重大疾病,又具备慢性病的部分属性,属于大病范畴里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胃癌是威胁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难度大而位列大病之中,晚期患者平均生存期较短,治疗涉及手术、化疗、放疗等复杂手段,且治疗费用高昂。它也是慢性病的一种,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病程长,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癌前病变逐步进展为癌,确诊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需长期治疗和病程管理。
胃癌的“大病”属性体现在高风险与难治愈性上。中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5年生存率整体偏低,晚期尤为凶险。即便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但因其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在进展期或晚期才被发现,肿瘤一旦转移,对肝脏、肺部、骨骼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生存期显著缩短。胃癌的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复杂,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酗酒等会增加患胃癌风险,这些慢性致病因素使胃癌的发生发展极具隐匿性和渐进性。
胃癌的“慢病”特征主要表现为慢性病程和长期治疗需求。从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胃息肉演变为浸润癌可能需要十几年,且部分早期患者经根治性手术有治愈可能,术后仍需5年以上的随访监测,以防复发。如今,晚期胃癌治疗引入免疫联合化疗等手段,部分患者可实现长期生存。CheckMate-649研究显示,PD-L1 CPS≥5的中国患者接受该方案治疗后,近四分之一生存期超过5年,标志着胃癌慢病化管理新进程。精准分层和个体化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控制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尽管完全治愈较难,但在长期规范管理中,部分患者能实现病情的长期稳定。
胃癌是恶性重大疾病,但因其慢性演变特点,已逐步进入慢病化管理阶段。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早诊早治,争取最佳治愈机会;若确诊胃癌,需积极治疗并制定长期方案,通过综合手段达到长期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