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伤后出现肿胀,需立即采取“一冲二消三免疫”的急救措施:彻底冲洗伤口(肥皂水+清水交替15分钟)、严格消毒(碘伏/酒精)、24小时内就医接种狂犬疫苗(全程5针不可遗漏)。肿胀可能是感染或狂犬病前兆,避免抓挠、包扎伤口,并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
紧急伤口处理
用20%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深伤口需灌注清洗。随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切勿包扎(狂犬病毒厌氧),保持伤口暴露。冰敷肿胀处10-15分钟可缓解疼痛,但避免冻伤。 -
医疗干预不可拖延
无论伤口大小,必须24小时内就医。医生会根据暴露等级注射狂犬疫苗(第0、3、7、14、28天共5针)和破伤风抗毒素。头面部咬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观察与护理要点
接种期间监测体温、头痛等异常症状,肿胀加重或发热立即复诊。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污染。禁酒、浓茶、辛辣食物,减少刺激性饮料摄入。 -
高风险人群特别提示
儿童、孕妇、老年人被咬伤后更易感染,需优先就医。流浪狗咬伤风险极高,即使轻微肿胀也需全程接种疫苗,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不可侥幸。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远离陌生犬只,教育儿童勿挑逗动物,家养宠物定期接种疫苗。若再次暴露,根据既往接种时间决定加强针次数,切勿自行中断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