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后出现肿胀必须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关键点在于:24小时内完成首针接种、彻底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三级暴露需联合免疫球蛋白注射。以下是具体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
紧急伤口处理
用肥皂水(或清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配合碘伏消毒。避免包扎或挤压肿胀部位,减少病毒扩散风险。若伤口较深或出血量大,需就医进行清创缝合,并评估是否需要破伤风疫苗。 -
疫苗接种的时效性
狂犬病疫苗需在暴露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后续按0、3、7、14、28天完成全程5针注射。若伤口达到三级暴露(出血、黏膜接触等),需同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直接中和病毒。 -
风险等级判断
野狗携带病毒概率极高,无论是否出血均视为高风险暴露。即使此前接种过疫苗,仍需重新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观察咬人犬只10天(确认其是否发病),则必须按最高风险处理。 -
后续观察与复诊
接种后需监测体温和伤口变化,若72小时内肿胀加剧、发热或出现麻木刺痛感,提示可能感染或免疫反应异常,需立即复诊。治疗期间忌烟酒、辛辣食物,避免剧烈运动。 -
误区澄清
• 民间用草药敷伤口可能加速病毒侵入神经。
• 既往接种疫苗超过3个月者抗体水平下降,需重新注射。
• 孕妇、哺乳期、儿童等特殊人群均可安全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近100%,因此任何可疑暴露均需按最高标准处置。即使伤口轻微或已结痂,也务必到疾控中心或急诊科规范处理,不可存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