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降温时若突发症状,需立即停止活动、保持镇静,并采取科学降温与药物急救措施,同时避免常见误区(如快速喝冰水、剧烈运动)。 关键处理包括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物理降温及及时就医,以下分点详述应对要点:
-
紧急处理
立即平卧或静坐,减少心脏耗氧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5分钟内未缓解需警惕心梗),松解领口保持呼吸通畅。若伴随高热(≥38.5℃),优先用温水擦拭腋下、颈部散热,避免酒精擦浴加重心脏负担。 -
科学降温方法
- 空调调节:室温设为26-28℃,避免骤冷骤热导致血管痉挛。
- 补水方式: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电解质饮料,忌冰水刺激血管收缩。
- 物理降温:退热贴或冷敷额头,心衰患者禁用擦浴及过量饮水。
-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需餐后服用,避免与抗凝药同用引发胃出血;发热持续3天以上或合并胸痛、呼吸困难时,必须就医排查感染或心梗。 -
避免高危行为
降温期严禁剧烈运动、暴晒或情绪激动,穿戴透气衣物,午间避免外出。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西瓜、黄瓜等水分高的蔬果。
总结:心血管疾病患者降温期需以“缓慢、温和”为原则,症状加重时切勿拖延,立即拨打120并保持侧卧防窒息。日常需监测血压、规律服药,从源头降低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