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挠破皮后必须立即前往疾控中心或医院进行专业处置。关键风险点包括狂犬病暴露风险、伤口感染可能性及免疫接种必要性,以下为具体行动指南:
一、伤口紧急处理步骤
- 肥皂水冲洗:用流动清水和肥皂交替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降低病毒残留风险。若伤口较深,需用注射器深入冲洗。
- 碘伏消毒:彻底消毒后避免包扎,保持创面开放,减少厌氧菌感染可能。
- 避免挤压伤口:防止病毒通过破损血管加速扩散。
二、暴露风险等级评估要点
- 暴露分级判断:
- Ⅱ级暴露(表皮破损无出血):需接种狂犬疫苗。
- Ⅲ级暴露(出血或黏膜接触):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 野狗状态追踪:
- 如能捕获或观察动物,10日内未死亡可终止后续疫苗注射。
- 无法追踪时默认按最高风险处置。
三、免疫接种核心流程
- 疫苗注射时效:首针应在24小时内接种,延迟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 五针法/四针法选择:疾控中心根据伤情推荐接种方案,需严格按时完成全程注射。
- 破伤风预防:深部伤口需额外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四、后续观察与误区澄清
- 十日观察法适用性:仅适用于家养宠物,野狗攻击事件不适用此规则。
- 潜伏期认知:狂犬病潜伏期通常1-3个月,及时处置可100%预防发病。
- 禁忌症排查:孕妇、过敏体质者需医生评估调整方案。
重要提示:即使伤口轻微也需专业处置,狂犬病致死率近100%且无有效治疗手段。超过48小时未处理者仍建议补种疫苗,切勿存侥幸心理。疾控中心可提供暴露后预防(PEP)全流程管理,是最权威的处置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