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咬破皮后应急处理的核心步骤包括:立即冲洗消毒伤口、及时就医评估、接种狂犬疫苗、观察伤口及动物状态。以下为具体操作要点:
1. 伤口紧急处理
• 流动水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持续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水流需有一定压力以清除唾液和污染物。
• 消毒处理:冲洗后用碘伏或75%酒精涂抹伤口,避免使用刺激性药膏或民间偏方(如辣椒粉、草药敷贴)。
• 开放伤口:不包扎、不缝合,保持创面暴露(除非大血管破裂需止血),降低厌氧菌感染风险。
2. 医疗干预优先级
• 24小时内就医:即使伤口微小,也必须到具备狂犬病处置资质的医院。医生会评估暴露等级(II级或III级),III级暴露需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 疫苗全程接种:采用“5针法”或“4针法”,首针在咬伤当天注射,后续严格按时间节点完成,不可中断。
• 破伤风预防:根据既往免疫史,可能需追加破伤风疫苗或抗毒素。
3. 后续观察与记录
• 动物追踪:尽量确认咬人犬只去向,若10日内该犬未死亡,可降低感染风险(但不可替代疫苗)。
• 症状监测:观察伤口是否红肿化脓,若出现发热、头痛或伤口异常疼痛需复诊。
• 接种反应记录:部分人可能出现低热或局部红肿,需与医生沟通应对措施。
特别提示:
• 避免挤压伤口或口吸伤口,此举可能加速病毒侵入神经系统。
• 酒精消毒时可能产生刺痛感,但不可因此省略消毒步骤。
• 孕妇、婴幼儿被咬伤仍需全程接种疫苗,无禁忌例外。
正确处理野狗咬伤是预防狂犬病的关键环节,该病一旦发病致死率接近100%。切勿因伤口表浅或犬只“看似健康”而延误处置,所有哺乳动物咬伤均需按最高风险预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