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野狗抓咬后,若出现皮肤破损、出血或黏膜接触唾液,必须立即接种狂犬疫苗;贯穿性伤口或头面部受伤还需加打免疫球蛋白。狂犬病致死率近100%,及时规范处置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
-
必须打针的伤口类型
- 轻微抓伤或擦伤(无出血但皮肤破损):需清洗消毒并全程接种疫苗。
- 出血性咬伤或贯穿伤:立即冲洗后注射疫苗+免疫球蛋白,头面部伤口风险更高。
- 黏膜或开放性伤口接触唾液:如被舔舐眼睛、口腔等,按Ⅲ级暴露处理。
-
危险症状警示
若未及时处理,狂犬病潜伏期后可能出现低热、头痛、伤口麻木(前驱期),随后发展为恐水、怕风、痉挛(兴奋期),最终呼吸衰竭死亡。 -
紧急处理步骤
- 冲洗:用肥皂水与流动清水交替冲洗15分钟,深伤口需注射器深入清洁。
- 消毒:碘伏或酒精涂擦,避免包扎以利排毒。
- 就医:24小时内接种首针疫苗,按“5针法”或“2-1-1”程序完成。
提示:即使野狗看似健康,也无法排除携带病毒可能。全程接种疫苗前避免剧烈运动或饮酒,密切观察伤口及身体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