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期间食物中毒需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优先采取催吐、导泻等应急措施排出毒素,并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严重时需尽快就医。暴雨后易因水源污染、食物霉变引发中毒,关键处理步骤包括:停止摄入毒源、物理排毒、药物辅助及预防并发症。
若误食变质食物且时间较短(1-2小时内),可尝试催吐:饮用浓盐水(20克盐+200毫升水)或生姜汁刺激呕吐,减少毒素吸收。食用时间较长但意识清醒者,可用生大黄30克煎服或番泻叶泡茶导泻,加速肠道排毒。针对特定毒物(如变质海鲜),稀释食醋(100毫升醋+200毫升水)或紫苏绿豆汤可中和毒素。
补液防脱水是核心支持手段,呕吐腹泻后需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高热或意识模糊,必须立即送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
暴雨后预防重于治疗:避免食用水淹食品、死因不明的动物及霉变粮食;生熟分开处理,餐具煮沸消毒;饮用水需煮沸3-5分钟或选择瓶装水。涉水后彻底清洁手脚,防止细菌通过破损皮肤入侵。
提示: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供检测,暴雨季优先选择密封包装食品,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进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