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痢疾需及时隔离治疗,关键措施包括抗生素杀菌、补液防脱水、饮食调整及个人卫生防护。夏季暴雨后水源污染易引发细菌性痢疾,表现为发热、脓血便和腹痛,重症可能危及生命,需分阶段科学应对。
-
药物治疗
首选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或三代头孢(如头孢曲松)杀灭痢疾杆菌,儿童禁用喹诺酮类可改用阿奇霉素。辅助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益生菌(双歧杆菌)调节菌群平衡。中毒型痢疾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并住院抢救。 -
补液与电解质平衡
轻症口服补液盐(每腹泻一次补充500ml),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同时监测血钾、钠水平。酸中毒者需补充碱性液体。 -
饮食管理
急性期禁食多渣、油腻食物,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恢复期逐步添加蒸蛋、软面条。避免牛奶、豆类以防腹胀。 -
隔离与消毒
患者餐具煮沸消毒,粪便用漂白粉覆盖处理。症状消失后连续2次大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 -
暴雨后预防
不喝生水,食物彻底加热;洪水浸泡的食材丢弃。环境用含氯消毒剂喷洒,灭蝇防虫。
提示:若腹泻伴持续高热或意识模糊,立即就医。慢性痢疾需排查合并症(如寄生虫),避免滥用止泻药延长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