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造瘘手术是血液透析患者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重要方式,但手术本身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谨慎评估和科学护理。以下是关于手术风险的详细说明:
1. 手术风险概述
血透造瘘手术的主要风险包括:
- 出血: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出血。
- 感染:手术部位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在术后护理不当的情况下。
- 血栓形成:内瘘可能因内膜增生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血栓,影响透析效果。
- 血管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静脉高压、血管狭窄等。
- 神经损伤:术中可能误伤邻近神经。
2.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长期进行血液透析。
- 动静脉血管条件良好,适合吻合。
禁忌症:
- 严重心血管疾病,如未控制的心力衰竭。
- 手术部位存在明显血栓或感染。
- 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
3. 手术过程
血透造瘘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如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手术将动脉与静脉缝合,使静脉动脉化,形成内瘘。术后需等待4-6周内瘘成熟,才能用于透析。
4.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 观察伤口:术后需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感染等异常。
- 保护内瘘侧肢体: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抽血或测量血压。
- 功能锻炼:术后早期适当抬高内瘘侧肢体,促进静脉回流。
- 定期检查:通过血管超声评估内瘘的成熟度和通畅性。
5.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 血栓形成:需进行抗凝或溶栓治疗。
- 感染:及时使用抗生素并加强护理。
- 血管狭窄:必要时通过介入治疗或手术修复。
6. 总结与提示
血透造瘘手术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通过科学评估、规范操作和精心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完成手术及术后管理,以确保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