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手术有微创法,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心脏不停跳等显著优势,正让更多高龄患者获益。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脏搭桥手术已进入微创时代。传统手术需正中开胸,切口长达20厘米,创伤大且恢复慢,如今微创搭桥通过肋间5-8厘米小切口操作,甚至借助胸腔镜或机器人辅助,避免开胸劈骨,减少并发症。浙江医院85岁吴大伯的案例显示,术后第三天即可下床,一周康复出院,术后即刻缓解胸闷症状。
微创搭桥技术核心在于通过小切口完成血管旁路移植,例如取乳内动脉与大隐静脉,绕过堵塞部位恢复心肌供血。无需心脏停跳的操作降低体外循环风险,适合高龄、冠脉钙化或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江苏首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仅用4个微创孔道,术后一周康复。
与传统方式相比,微创手术降低术后感染风险,缩短住院时间,尤其适合合并糖尿病、肥胖或胸骨愈合困难的群体。尽管技术复杂,但国内多家医院已成熟开展,成为复杂冠心病治疗的新选择。
当前微创搭桥已覆盖多类复杂病变,但仍需个性化评估。患者应结合血管条件与身体状态,选择最优方案。未来随着机器人手术普及,创伤或进一步缩小,让更多患者“针孔穿行”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