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纤颤的快速恢复需争分夺秒,核心措施包括立即电击除颤、同步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每延迟1分钟,存活率下降7%-10%。
电击除颤是心室纤颤恢复的关键手段。使用非同步直流电击设备,通过释放高能量电流(单相360焦耳/双相200焦耳)瞬间终止异常心律,首次除颤成功率可达50%以上。若首次无效,可间隔1-2分钟重复电击,并结合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提升效果。研究表明,室颤发生4分钟内除颤成功率显著高于延迟阶段。
持续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构成基础生命支持。在无除颤设备时,需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按压深度达5厘米以上,每30次按压配合2次人工呼吸。即使未恢复自主心率,持续胸外按压仍可维持重要脏器血供,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高级生命支持需建立静脉通道快速给药。肾上腺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用于控制心律。若室颤源于电解质紊乱,需同步纠正酸中毒或缺血状态。研究指出,联合药物与多次电击的策略可提升30%-40%复苏成功率。
心肺复苏成功后需持续心电监护与病因干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预防复发,长期管理还需关注心肌缺血、电解质异常等潜在病因。公众急救培训与公共场所AED配置能显著提高院外室颤救治率,建议高危人群随身携带急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