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生效,新增91种药品,覆盖肿瘤、糖尿病、罕见病等关键领域,预计减轻患者负担超500亿元。
新增的91种药品包括26种抗肿瘤药物、15种慢性病治疗药物、13种罕见病药物等,重点提升肿瘤、慢性病及罕见病领域的保障能力。其中,肿瘤用药占28.6%,涵盖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糖尿病等慢性病药物占比16.5%,新增部分复方制剂和新型降压药;罕见病药物占比14.3%,首次纳入针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等遗传疾病的特效药。慢性病领域新增药物如司美格鲁肽注射剂(降糖)和阿利沙坦酯(降压),显著减少注射频率与副作用。罕见病用药如维拉苷酶α(戈谢病治疗)经谈判后降价近70%,年度用药成本从150万降至50万元以内。
新增药品中,89种目录外药品通过谈判或竞价成功进入医保,成功率76%,平均降价63%。例如,辉瑞的肺癌靶向药洛拉替尼降价幅度达67%,年治疗费从近50万元降至16万元;恒瑞医药的CDK4/6抑制剂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降价58%后,年费用不到5万元。部分高价罕见病药物如罗氏的舒友立乐(血友病A药物)通过“双通道”采购机制纳入医保,患者自付比例大幅降低。
2025年起,3159种药品纳入医保目录,涵盖1765种西药、1394种中成药和892种中药饮片。除药品调入外,43种长期未生产或被替代的药品被调出。调出目录的药品主要包括疗效不确切的治疗药物、易滥用抗生素等。
患者需关注药品支付规则调整: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全国统一支付标准,部分药品按比例自付;部分高价药通过“双通道”(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配备,电子处方流转替代纸质处方更便捷。医保部门同步强化对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率监测,确保患者可及时获得新增药品。
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累计新增835种药品,调出438种旧药。此次调整后,患者年均减负超500亿元,肿瘤、罕见病患者费用降幅显著,未来药物可及性将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