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一周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少数感染者可能在2-4周后出现急性期反应,如发热、皮疹等,症状轻微且易被忽略。 关键点包括:急性期症状出现率约50%-75%、症状与流感相似、窗口期检测更可靠。
急性感染期症状通常出现在HIV感染后2-6周,而非一周内。部分感染者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 全身症状:突发性发热(38-40℃)、盗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持续1-3周自行消退。
- 皮肤黏膜异常:无痒性红色斑丘疹,多见于面部或躯干,可能伴随口腔溃疡或咽炎。
-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等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直径约1cm,可能持续数月。
- 消化系统反应:恶心、腹泻、厌食,体重短期内下降超过10%。
约25%-30%的感染者无明显急性期症状,直接进入潜伏期。症状非特异性,与感冒、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易混淆,不可仅凭症状判断感染。
若发生高危行为,建议在窗口期后(抗体检测3周、核酸检测1周)进行实验室筛查。早期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