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烈恐惧与焦虑
患者对社交场合(如被关注、演讲、聚会)产生难以控制的恐惧,担心自己出丑、尴尬或被负面评价。这种焦虑可能发展为惊恐发作,伴随心跳加速、出汗、脸红、颤抖等躯体症状。 -
自我怀疑与负面预期
患者常陷入消极认知,例如“我一定会搞砸”“别人会嘲笑我”,甚至夸大社交失败的后果。这种思维模式加剧了焦虑,形成“害怕-回避-更害怕”的恶性循环。 -
生理反应明显
在社交情境中,可能出现口干、呼吸急促、头晕、恶心等自主神经症状,严重时甚至因恐惧而逃离现场。 -
回避行为与社交隔离
为减轻痛苦,患者会主动回避社交活动,长期可能导致社交技能退化、人际关系疏远,甚至影响学业、职业发展。
需注意:社交恐惧症与普通“社恐”(内向或偶尔紧张)不同,其症状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通常超过1个月),且显著损害生活功能。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