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修补、灌浆或加固
混凝土水池漏水修补需根据渗漏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方案,以下是综合解决方案:
一、渗漏类型与对应修补方法
-
表面龟裂/麻面渗漏
-
清理裂缝至0.2-0.3cm,涂刷水泥防水涂膜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持湿润养护72小时以上。
-
若存在蜂窝麻面,需凿除缺陷部分并重新浇筑高强度混凝土,掺入膨胀剂。
-
-
贯穿性裂缝(如基础沉降缝、施工缝)
-
采用高压注浆法,使用“911”灌浆料或油性发泡聚氨酯,压力控制在0.5-0.8MPa,灌浆后封口并养护14天。
-
伸缩缝渗漏可在结构板内部刷防水涂膜,厚度≥5mm。
-
-
干缩裂缝
- 清理裂缝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配合纤维增强材料(如钢纤维、聚丙烯纤维),防止再次干缩开裂。
-
初凝裂纹
- 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如增加沙子用量、降低塌落度),减少初凝时裂纹产生。
二、施工准备
-
材料与设备
-
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纤维增强材料、灌浆设备、振捣工具等。
-
防水剂(如安塞类)用于临时封堵。
-
-
人员与管理
- 3名以上专业施工人员,1名专职管理员,采用“谁跟踪谁签字”责任制度。
三、施工步骤
-
裂缝处理
- 清理裂缝至设计宽度(0.2-0.3cm),凿开V型槽或U型槽以便灌浆。
-
修补施工
-
龟裂/麻面:涂刷防水涂膜或砂浆,保持湿润养护。
-
裂缝:高压注浆或灌浆嘴封堵,配合“911”或聚氨酯灌浆料。
-
干缩裂缝:聚合物水泥砂浆配合纤维增强材料。
-
-
质量检查
-
注浆后观察24小时,无渗漏后拆除模板,养护至强度达设计值75%。
-
对接缝、伸缩缝等薄弱部位重点检查,必要时重复修补。
-
四、注意事项
-
混凝土配合比需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冬季需添加防冻剂。
-
高压灌浆时需控制压力,避免对周围结构造成损伤。
-
养护期间避免过早承受水压,防止二次渗漏。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解决混凝土水池渗漏问题,确保结构安全与防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