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混凝土浇筑后出现的漏水问题,处理方法需根据渗漏类型、水压大小及裂缝情况综合选择。以下是常见处理方法及适用场景的详细说明:
一、渗漏类型与对应处理方法
-
微小裂缝(孔隙渗漏)
-
堵漏剂法 :使用水泥基或树脂基堵漏剂,通过化学反应填补微小裂缝。操作步骤包括清理表面、湿润混凝土、涂抹堵漏剂并干燥。
-
化学灌浆法 :适用于贯通性裂缝,需凿“V”型槽埋设灌浆嘴,注入速凝聚合物水泥砂浆(如PCCM),压力控制在0.3MPa。
-
-
较大裂缝(非贯通性)
-
嵌缝堵漏法 :凿“V”型槽清理杂物后,涂刷塑料止水基液,干燥后灌入发泡聚氨酯等快速堵漏材料,深层渗透400-1000mm。
-
木楔堵塞法 :适用于水压较大(>4米水头)的情况,用铁管引导水流,外接裹棉丝的木楔封堵,最后覆盖防水砂浆。
-
-
结构性缺陷(如蜂窝、麻面)
-
水泥砂浆抹面法 :清理基层松散物后,用水泥素浆找平,再抹1:2.5干硬性水泥砂浆捣捻密实。
-
压力水冲洗法 :配合高压水枪冲洗基层孔隙,清理后用水泥砂浆填补。
-
二、通用处理步骤
-
现场评估与标记
-
确定渗漏位置、水压大小及裂缝类型,做好标记以便施工。2. 基层处理
-
清除松散混凝土、浮灰等杂物,确保基层干燥清洁。3. 封堵与养护
-
采用上述方法封堵裂缝后,涂抹防水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保护层,并养护24小时以上。
-
三、注意事项
-
水压控制 :低水压(<1米水头)可用直接堵漏法,高水压需结合下管或木楔法。
-
施工规范 :混凝土浇筑时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或过振,防水层需与结构同步养护。
-
专业施工 :化学灌浆、高压注浆等需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设备安全。
通过以上方法,可有效解决混凝土浇筑后的渗漏问题,同时注重预防措施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