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源性甲亢(又称碘性巴塞多病或碘致甲状腺毒症)是一种与碘摄入过量相关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异常。以下是关键信息总结:
1. 病因与高危因素
- 碘摄入过量:短期内大剂量补碘(如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或长期过量摄入含碘药物(如胺碘酮)是主要诱因。
- 甲状腺调节失衡:正常情况下,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但过量碘会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Woff-Chaikoff效应),长期过量则可能引发“脱逸现象”,导致激素合成加速。
- 易发人群:多见于缺碘地区接受碘治疗的患者,非缺碘地区偶见于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2. 典型症状
- 高代谢表现:怕热多汗、心悸、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手抖、乏力。
- 甲状腺异常:甲状腺肿大或结节(多为无痛性),部分患者无突眼。
- 其他症状:老年患者更常见,女性比例高于男性(约1:6),可能伴心血管症状(如心动过速)或生殖系统异常(如女性月经减少)。
3. 诊断方法
- 病史与检查:需明确近期碘摄入过量史(如服用碘盐、含碘药物),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升高,TSH降低)及甲状腺吸碘率降低(通常<3%)。
- 影像学:甲状腺扫描可见“热区”,超声可辅助评估结节情况。
4. 治疗与预防
- 药物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缓解症状,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用于控制激素水平。
- 停药与观察:约半数患者停药后可自愈,平均恢复时间约5.5个月。
- 预防措施:避免非必要的高碘饮食或药物,缺碘地区补碘需监测甲状腺功能。
5. 注意事项
- 并发症风险:长期未控制可能引发甲亢性心脏病、周期性麻痹或危象(高热、意识障碍等),需及时就医。
- 特殊人群: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若出现疑似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内分泌科,完善甲状腺功能及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