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厥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具体如下:
一、心源性晕厥(占比约10-30%)
- 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导致心输出量骤降。
- 结构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心脏黏液瘤、二尖瓣脱垂、心肌病等,可能因血流受阻或心功能异常引发。
- 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突发血流动力学改变。
二、血管运动失调性晕厥(最常见类型)
- 血管抑制性晕厥:情绪紧张、疼痛、长时间站立时迷走神经兴奋,引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 直立性低血压:体位突然改变(如久蹲后站起)导致脑灌注不足,常见于药物副作用或自主神经病变。
- 颈动脉窦综合征:衣领过紧或颈部压迫刺激颈动脉窦,引发反射性心动过缓或血压下降。
三、脑源性晕厥
- 脑血管病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等,导致后循环缺血。
- 颅内疾病:脑肿瘤、炎症、颈椎病压迫血管等影响脑干供血。
四、代谢性及内分泌性
- 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过量或未及时进食。
- 电解质紊乱:低血钠、低血钾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
- 过度换气综合征:焦虑时深快呼吸引发碱中毒。
五、药源性及物理因素
- 药物副作用:抗抑郁药、降压药、奎尼丁等影响心血管调节。
- 环境因素:高温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热晕厥)、剧烈咳嗽或屏气引发胸腔内压升高。
六、其他原因
- 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贫血、急性失血导致携氧能力下降。
- 消化系统疾病: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裂孔疝。
- 妊娠相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发脑灌注不足。
临床提示
- 紧急处理: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
- 鉴别重点:心源性晕厥常伴随胸痛、呼吸困难,需优先排查。
- 诊断建议:结合动态心电图、头颅MRI、血糖/电解质检测等明确病因。
如需具体病例分析或完整病因列表,可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