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引起的慢性特异性腹膜炎。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详细介绍:
1. 疾病定义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导致的弥漫性腹膜腔感染,是腹腔结核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慢性特异性腹膜炎。其病变主要累及肠系膜淋巴结、大网膜及腹膜壁层。
2. 病因
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腹膜,感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 直接蔓延:最常见的感染方式,由腹腔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直接扩散至腹膜。
- 血行播散:少数情况下,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腹膜,通常继发于肺结核或其他活动性结核病灶。
3. 临床表现
结核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
(1)全身症状:
- 持续性低热,多在午后出现,体温通常在38℃左右,严重时可出现高热。
- 盗汗、乏力、消瘦、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
(2)腹部症状:
- 腹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隐痛,部位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
- 腹胀:常由腹水或肠功能紊乱引起。
- 腹部包块:由于腹腔内粘连或包裹性积液形成,包块大小不一,边缘不齐,触诊时可能伴有疼痛。
- 腹壁柔韧感:这是结核性腹膜炎的典型体征。
(3)其他表现:
- 腹水:多为少量或中等量,严重时可引起腹胀。
- 肠梗阻: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肛门停止排便或排气。
4. 诊断方法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主要方法包括: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血沉(通常增速)。
- 腹水检查(渗出液性质)。
-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提示结核感染)。
- 影像学检查:
- X线胃肠钡餐检查:可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 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腹膜病变,并进行活检。
- 其他检查:
- 对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盗汗及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高度怀疑结核性腹膜炎。
5. 治疗方法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主要包括:
(1)抗结核药物治疗:
- 原则是早期、足量、全程、联合用药,通常选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疗程至少6-9个月。
- 对中毒症状严重或腹腔渗出液较多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激素治疗。
(2)支持疗法:
-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患者免疫力。
-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手术治疗:
- 对于伴有肠梗阻、肠穿孔或肠瘘且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剖腹探查及相应手术。
6. 并发症
结核性腹膜炎可能引发以下并发症:
- 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可通过内科治疗缓解。
- 肠穿孔或肠瘘: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 化脓性腹膜炎:多由混合感染引起。
总结
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需通过抗结核药物、支持疗法及必要的手术治疗进行综合管理。若出现持续性发热、腹痛、腹胀或腹水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并尽早治疗。